2025年04月10日
2025年4月23日至27日,PANDA 2025将在北京海淀区建国铂萃中关村软件园国际会议中心举办,硬件安全是本届PANDA的核心议题之一。
硬件安全技术经过20多年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,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,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深入推进,硬件安全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。为深入探讨硬件安全的发展脉络与未来趋势,PANDA 2025研讨会于4月23日下午设置了“密码与硬件安全:过去、现在、未来”主题圆桌论坛。汇聚来自行业顶尖企业、科研机构及安全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,围绕硬件安全的技术挑战、政策趋势及产业机遇展开深度对话。
安全的历史由漏洞书写,硬件安全的基石从未生来坚固。每一片冰冷的硅片,都可能潜藏着未被发现的裂痕,成为攻防博弈的战场。回望过去,从早期针对智能卡等密码设备的差分功耗分析(DPA - Differential Power Analysis)等震动业界的经典侧信道手段,到后来学术界不断深耕、揭示出的更多样化、更隐蔽的侧信道攻击(如电磁辐射分析、时序分析等)与故障注入攻击(Fault Injection Attacks)等细微却致命的技术,它们曾是攻击者手中的利刃,亦是设计者和制造商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与不眠之夜。
时间流逝,威胁演进,防御也在前行。面对层出不穷的攻击手段,工业界在芯片设计(例如加入掩码对策)、制造工艺、固件防护等方面持续投入,其整体防护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,构筑起一道道更为坚固的壁垒。同时,独立的检测实验室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,其针对侧信道、故障注入等攻击的测评技术、评估标准和覆盖范围不断发展,为验证硬件产品的安全性、确保供应链的可靠性提供了关键的度量衡与信任锚。
然而,攻防总在螺旋上升。旧的威胁或许得到缓解,新的挑战又在地平线上浮现。我们相信,那些利用硬件物理特性、挑战设计极限的攻击“艺术”,以及它们所揭示的深刻教训,连同防御方艰辛的探索与实践,共同构成了硬件安全发展史上宝贵的财富,值得我们深入研究,而非使其蒙尘。
审视过往的攻防演进,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在,塑造未来。本届PANDA 2025圆桌论坛围绕“密码与硬件安全:过去、现在、未来”这一核心议题,不仅要共同回顾那些定义了威胁形态的攻击技术、重要的安全事件以及防御的里程碑,从历史中汲取智慧;更要立足当下,深入探讨当前工业界的最新防护策略、测评实验室在应对高级威胁时的机遇与挑战,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现状;并最终放眼未来,共同展望在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后量子密码等新技术浪潮下,硬件安全将面临何种崭新的风险格局,又将走向何方。
届时,国家级特聘专家金星先生、北京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王安教授、日本电气通信大学李阳博士、SGS Brightsight安全评估员詹鹏翼先生、纽创信安CEO樊俊锋博士、纽创信安CTO王宗岳博士等多位专家将共同开启这场穿越硬件安全时空,融合学术洞见、产业实践与测评经验的深度对话,敬请期待!
Copyright 2018. Open Security Research,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8045701号